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展望今后五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新”是其中的关键字。代表委员对这份“新”有许多新期待,大家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聚焦教育、医疗、老旧小区改造等百姓最关注的热点,为持续改善生活品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动岛外医院专科建设
当下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多位厦门民进会员关注到岛内外医疗资源不均衡,建议应高质量推进医疗跨岛发展。市政协委员、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执行总经理姚郑玲玲认为,可以制定全市医疗机构重点发展学科整体规划,规划结合岛外综合性医院多年建设形成的特色优势专科,确定每家医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目标。市区两级政府合力加强相关学科人才引进、财政支持,提供医保支付、医疗大数据共享等,促进岛外医院建设省级重点专科,让医疗服务立足厦门,辐射全省。
姚郑玲玲还提到,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已获得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目前尚在建设中的环东海域医院、马銮湾医院等也可参照相应模式,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
市政协委员、民进厦门市委会兼职副主委、海沧区政协副主席乐智强建议,应进一步提升我市公共场所医疗急救能力,加大对AED设备的投放力度。一方面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的配置使用,通过免责条款加强对现场救护人的保护,让AED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对AED进行维护管理,借助科技手段对AED精准定位、实时监控。
“目前一些民间组织团体热心于AED的科普培训,但力量仍较薄弱,我市相关医疗急救机构可以统筹专业的急救人员,组建应急志愿救援队,定期开展演练,并推动市民健康教育,普及急救知识。”乐智强说。
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
如何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增进民生福祉是许多代表委员非常关切的话题。市人大代表、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罗丽珍长期扎根一线教学,她表示,岛内外人口加速扩容,但名校的跨岛办学仍在起步阶段,并存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缺乏统一布局。对此,她认为,跨岛办学应结合岛外新城片区及重大开发片区的规划建设,超前谋划、合理布局,形成更为科学的区域教育资源配置,避免“内卷”。
市人大代表、佳味馆(厦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秋红关心如何进一步推动岛外农村的基础教育发展。她提议,可以强化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对一些地处偏远、办学规模小、生源严重不足的农村小学制定重组或撤并计划,并适当考虑建设寄宿制学校;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也需落实,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应给予奖励。此外,林秋红认为,应建立切合农村实际的学校管理绩效目标责任制,提高管理成效,并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岛外农村智慧校园的建设。
提升老旧小区公维金使用效率
随着“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加快推进,各区着力开展老旧小区改造,但一些老旧小区却在日常维护、设备更新时面临公维金使用难的问题。市政协委员、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管理委员会(厦门海沧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局长张慧琼就此提出提升老旧小区公维金使用效率的建议。
张慧琼表示,可以《厦门市物业管理若干规定》等修订为契机,细化公维金的使用要求,简化优化公维金的使用程序,明确在日常公维金不足而首期公维金充足的情况下,可申请首期专项维修资金。同时,可依托“厦门市物业专业维修资金管理网”,搭建全市统一的公共维修支出采购平台。平台细分小区端和维修服务商端,物业公司和业委会发布维修需求,入驻的服务商提供报价供其选择,服务完成后物业公司和业委会还可以对服务进行打分点评。
“平台的建立能规范支出程序,降低采购成本,帮助小区选择更优质的服务商。前期可选择部分老旧小区开展试点工作,根据使用情况,平台再逐步扩大入驻小区。”张慧琼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