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情况
湖里联发华美空间文创园坐落于湖里区华昌路132号,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园区前身为华美卷烟厂,于2015年改造成为以时尚+创意为核心,汇聚文化创意产业、时尚潮流体验、文旅商业态的24H全天候活力空间与社交中心,是厦门最具代表性的综合型文创园区。园区以时尚设计为主导方向,涵盖了时装设计、演艺策划、艺术顾问与文化传媒等两岸文创类企业,汇集了透明岛予、高雅瑜当代艺术馆、富山香堂、万一方、海德弗斯潮牌、808 superlive等知名艺术美学空间,通过创意创新发展高附加值的文化内容,提升产业价值链条,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园区获得的主要荣誉有:2016年度福建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A类);2017年度省市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厦门市文化产业风云榜“2015年度文化创意空间”、“2016年度事件”、“2017年度活动”;2022年认定为“市级文化产业园区”。2023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商圈文化空间”。
二、做法成效
(一)空间重塑、要素聚集
2014年引入联发集团进行老工业区改造,园区总投资1.2亿元,用地面积4.2万平方米。联发集团以产业为基石,以文化为力量,秉持“创意城市理想”的企业理念, 科学规划园区空间布局,引领城市创意生活。物理空间方面,注重园区与周边区域有机地融合,除了考虑经营业态功能分布外,还设置多个公共设施,满足周边居住人群的休闲、娱乐需求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平衡发展。文化空间方面,重视文化传承,规划设置园区大蝴蝶标志、发展轨迹时光轴、人像雕塑、石刻、立体花坛以及网红打卡点等艺术品,营造富于人性的活动、参观路径和适于人们驻留的情感空间,提升社区归属感。如,依托园区丰富的展示与公共空间资源,以锅炉房作为试点,与空间设计师合作,打造旧屋改造样板及特色运营空间“D-House”;引入秀场运营方川力青模,围绕时尚品牌发布、文化创意活动,推出专业化时尚秀场“华美时尚馆”,为产业搭建展示平台的同时,有效带动园区人气。加强与高校对接,突出“闽台”主题,针对两岸青年学生搭建两岸创新创业交流平台,为文创与时尚产业的生根发芽提供创新服务。
此外,通过举办千余场有深度的文化活动,包含艺术展览、电影节、时装走秀、音乐表演、设计竞赛、学术论坛与创意市集等,以及上百场专业论坛,如“联发文创产业文化及城市更新系列活动、厦门国际时尚周、电影文化周、联发文创闽南文化季、诉城市热爱,厦门告白季系列公益活动、探索美好,焕新生活等,极大丰富园区周边社区活力,提升了片区知名度,有效集聚了项目资源、人才资源和文化资源。
(二)环境整治、绿色发展
园区建设以来,始终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和绿色设施建设,为周边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氛围和文化消费场景。推动节能减排降碳,引入设备智能运维系统,对设备设施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空调末端设备、灯具、插座等各类设备的智能控制;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具备条件的园区办公楼屋顶铺设光伏发电绿色基础设施;推行线上审批、资源线上预定、电子合同、无纸化报销等形式,培养绿色低碳的办公方式。建设智慧园区,拥有指挥中心、数据中心、无线wifi网络、4G/5G网络、视频监控等基础设施,建有智能存取停车楼,使用智慧停车系统、PMS设备巡查系统、品控巡查系统,全方位服务及监控园区日常运营。同时,利用联发文创公众号、智慧园区小程序等智能管理工具,实时提供园区咨询、投诉处理、公告发布、活动招募、商家优惠、园区内部资源共享使用、在线交流互动等服务,有效提升园区企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政策赋能、产业升级
湖里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在推动园区改造建设、项目招商引资、加快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速湖里老工业区的转型提升。如:出台《关于推进“特区?1980”湖里创意产业园发展扶持办法》,政策涵盖产业转型补助、园区运营补助、示范园区或基地的创建补助、租金补助、发展补助、创新补助、活动补助与重点项目引进补助等八大方面;又如出台影视产业扶持政策,影视剧本创作年度补助最高达200万,影视剧孵化平台建设补助面积最高达2000平方米,电影路演活动每场可获活动补贴4000元,举办市级以上影视文化活动补助最高达40万元,国家级最高达200万元。
2016年以来,在联发华美文创园辐射带动效应下,全区累计完成老工业厂房改造约2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7亿元,新增10个文化影视产业园区,共拥有24个建成的文化产业园区或聚集区,建设国家级闽台(厦门)文化产业试验园核心区,有效助推湖里区产业转型升级。湖里区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已形成创意设计、科技研发、数字内容与新媒体等产业发展格局,全区文化产业实现营收超过200亿元。
三、经验启示
(一)用文化内涵提升工业价值
联发华美文创园用文化内涵提升工业价值,用场景体验带动文旅消费,用文创复活传统产业,构建新兴文化产业的承载体和孵化空间,工业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源,产生文化生产力,实现价值的增值和城市更新发展,打造了国内知名的文化地标。园区将持续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发展数字文化、公共艺术、创意商业等重点产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引入展示体验、消费娱乐、文艺活动等文化消费项目,致力于将联发文创园打造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地、优质文化科技企业的聚集地和新型文化消费的网红打卡地,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为厦门市推进老工业区全面绿色转型提供借鉴参考。
(二)以创意创新引领发展格局
充分发挥区域内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以创意唤醒城市文化发展新势能,引领片区综合发展,为片区提供创意创新服务,为文创产业升级深度赋能,拓展厦门对外文化交流渠道。通过示范带动、联动发展,周边涌现了联发东南天地、联发文创口岸、海峡建筑设计文创园等园区,构建厦门独具特色的文创产业圈——“特区·1980”创意产业园,坐享一体化产业生态链经济红利。
不断优化园区创新发展生态。推动建设和引进一批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公共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运用平台等,构建适应入驻文化企业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打造创新街区、创业社区。支持园区通过制定实施创新激励举措、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营造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的良好氛围。实施园区人才培育工程,加强园区经营管理、创新创意等方面人才培养,支持园区与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以及人才培训机构等开展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三)提升绿色低碳基础设施
强化推动园区建筑节能改造,按照厦门市绿色建筑标准,结合实际,持续推动园区建筑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配电系统等节能改造,提高建筑能效水平。加强绿色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实施园区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连片开发,建设一批太阳能路灯、智能充电桩等设施。加强微更新、微改造,鼓励开展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培育工业文化研学实践基地,积极争取参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号。
提升园区智慧管理水平。抓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加快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引导园区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服务管理系统,集成园区资源信息、应用服务和运营管理数据,提高资源利用和服务管理效能。推进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持续推动园区运营管理方式由“房东型”向服务型转变,完善入驻文化企业需求定期调研机制,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提高园区运营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形成园区与入驻文化企业互促、互利、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四)强化招商引资促企业集聚
进一步完善市-区-街道-园区四级联动招商机制,全面梳理园区招商空间资源,建立文化产业链核心企业库、项目库和重点客商联系库。围绕产业链、创新链选商育企,创新开展场景招商、“直播+推介+招商”服务新模式, 完善招商全流程服务链条和全周期服务机制。加速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作用的龙头文化企业,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向专业化、特色化、创新型方向发展,培育壮大一批特色鲜明的细分领域领军企业,聚合上下游企业及关联业态,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