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N |
  • 移动版

    闽政通APP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要闻
花式乡村游 “出圈”更出彩
五一假期我市乡村游热度持续攀升,新体验新玩法吸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
2025-05-04 08:00来源:厦门日报 字号:

  今年五一假期,厦门乡村游解锁新花样——水稻田里钓小龙虾,甘蔗地旁乘小火车,古厝里体验非遗手作,新奇玩法令人眼前一亮。

  近年来,“乡村+旅游”虽已屡见不鲜,但今年“五一”,厦门乡村游热度持续攀升,以新面貌强势“出圈”。带着探寻乡村游新趋势的期待,记者连日来实地走访,挖掘乡村游与野趣、文创融合的新亮点。

  多样玩法吸客 特色项目火爆

  今年五一假期,厦门的乡村游玩法更多样了。除了传统的采摘、市集、美食、手作,各乡村更从市民游客的感官体验上下了功夫,摸鱼、挖笋、捉泥鳅、篝火晚会等成了热门安排。

  在集美东辉村,假期第一天上午,数百名携家带口的市民齐齐涌入了这个平日里不太热门的乡村——他们奔着东辉村的特色项目而来:钓小龙虾,并现场烹饪。“5月1日全天,基地一共开了500多竿,总共来了七八百人。从上午8时许,我们几乎没有停过。”小龙虾垂钓基地负责人陈女士说,工作人员已备好钓竿、饵料和抄网,游客不仅能下田抓虾,还可以现钓、现烤、现吃。

  而在同安田洋村,游人同样能尽情体验一系列丰富的活动。在村里的西溪水面上,一阵阵戏水声不时传来,这里除了有恣情玩水的孩子,也有在天鹅船、皮划艇上悠闲泛舟的游人。有的游客则乘坐着小火车穿行田间,感受大自然的清新。

  老特色与新时尚碰撞,翔安欧厝的“鱼粥+咖啡”近期迅速成为新晋网红。“我们今天准备了80碗鱼粥,不确定够不够卖。”5月1日上午10时,欧厝鱼粥咖啡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日是该店自4月开业以来客流量最大的一天,预计五一期间每天将卖出超百杯咖啡,这可是不错的“战果”。

  从田间到文创 用“新”激活村游密码

  “五一”乡村游中,新尝试仍不断涌现。以东辉村为例,小龙虾本不属于厦门特色,东辉村在厦门也是个知名度有限的地方,但在村干部、驻村选调生等人的带领下,今年4月,“稻虾轮作”项目落地了——在村民已有的水稻田里养殖小龙虾,全年可以收虾三季、种水稻两季,增收又“吸客”,有助于实现稻、虾、旅游的“三赢”。

  与之相似的是,以甘蔗闻名的“网红”田洋村,不仅打造“甘蔗文化节”等IP,还在采收期之余打造各具特色的研学活动。

  “文艺+旅游”的步履,也在许多乡村中逐渐加快。荣膺“2024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翔安黄厝村,在修缮古厝、引入32位艺术家与文创团队后,让砖雕、漆画、陶艺等焕发新生。驻村艺术家、陶艺师陈青山表示,去年,他的新尝试是与来自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的学生,组建“挺不厝”团队,设计了数百款风狮爷形象的作品和产品,包括冰箱贴、开瓶器等生活用品,畅销网络。同样,作为较早的一批“网红村”,近期,同安后田村也加入了艺术工作室等新生力量,让游人在古厝民居里体验非遗手作、逛美食市集。

  巧借东风 “引客下乡”助推融合

  去年8月,翔安开通第一班乡村旅游巴士专线,让市民从轮渡直达内厝;今年“五一”,有近900人搭乘乡村旅游巴士,来到同安、翔安、集美、海沧等地乡村,参与农文旅活动——记者了解到,乡村旅游巴士是我市印发《关于引客下乡助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工作方案》后,相关部门整合资源打造的“引客下乡”通道,去年9月以来共开通20余个专线班次。

  为了接住这波“流量”,第一批专线目的地黄厝村配套了鸿渐艺术市集“周周有活动”等策划,持续鼓入新“乡风”;依托艺术家工作室开发的手工DIY课程,年接待学生已超万人次;在黄厝文化产业园中,18家家庭农场、16家家庭餐饮店,承接远近游客的流量。

  相关数据显示,“引客下乡”实施以来,2024年全年共吸引机关、企事业单位85.4万人次到乡村开展活动,辐射带动市民游客923万余人次参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