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普及普通话的前提下,将提倡青少年讲闽南话,在学校设立闽南文化选修课程,开展闽南方言的民歌童谣吟诵、演讲比赛等,推广使用闽南话,形成有利于闽南文化保护的语言环境。这是记者昨日从第39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获悉的。
市长刘赐贵主持会议,副市长丁国炎、詹沧洲、潘世建、黄菱、叶重耕、裴金佳等出席会议。
2007年6月9日,文化部批准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厦门、漳州、泉州先行开展区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工作。《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规划》是该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规划之一。这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规划》,提出我市将建设三个闽南文化遗产展示区,具体为观音山-五缘湾闽南文化传承展示区,鼓浪屿郑成功文化、建筑艺术博览和中秋博饼民俗展示区,集美学村嘉庚建筑、闽南教育和端午民俗展示区。同时,以现有26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基础,建立一批传习中心,如南音、高甲戏、珠绣手工技艺传习中心等。
会议指出,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闽台两岸人民共同精神家园的纽带。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保护中华文化的重要措施,对于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作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要突出特色,挖掘内涵,促进闽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提高,使闽南文化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促进两岸人民交流合作服务。要进一步细化闽南文化保护和展示方案,把分散的闽南文化资源进行集中展示,与旅游线路景点建设相结合,使闽南文化更具魅力活力。
会议同时研究了《厦门市近期建设规划》。该《规划》加强了2008-2010年我市城市建设的指导和统筹,紧盯力争到2010年把厦门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将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心两环,一主四辅(八片)”的组团式空间结构,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优先支持重点发展区域,并着力做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旅游发展、生态环境、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项规划,为近期城市建设提供了规划蓝图。
会议研究决定,我市将开通厦门五通码头对金门客运航线。目前候船楼、停车场、趸船等码头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船舶代理、旅行社、航空公司、配餐公司等保障服务单位全部入驻。
会议决定,我市将在10月6日-7日举办闽商聚厦门活动,届时将邀请300多名全国各地的闽商会代表参会,并在我市开展多种形式对接活动,提高投资项目签约率,畅通闽商参与厦门建设的投资渠道。
高崎渔港系厦门市最大的、配套设施最齐全的国家级中心渔港。目前已完成港池、岸堤等工程,将可容纳数百艘不同型号渔轮进港避风,并有8万吨渔获物装卸能力以及相应的补给能力等。会议研究通过了《厦门高崎渔港港章》,要求海洋与渔业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渔港、渔业船舶的安全监督管理,维护渔港生产秩序,充分发挥渔港的综合效能。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