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这一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举行,解读民生保障工作举措
昨日,我市举行“厦门这一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市政府副市长廖华生向大家介绍我市民生保障工作情况,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托育服务积极推进
新增普惠托育机构122家 现有普惠性托位超2万个
新增普惠托育机构122家,普惠性托位5039个。截至2024年11月,共有托育机构415家,托位数20144个;投入运营75个社区(村)爱邻护幼托育服务点;市妇幼保健院负责0-3岁特殊儿童托育服务专项工作。医疗机构与托育机构签约率超90%;建设厦门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市普惠托育机构平均收费降低30%,低龄托班降费超50%以上。
乡村振兴更富活力
建设220个示范项目 吸引游客147万人次
投资近3.5亿元建设220个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新布设150个村级快递点,完成近1200幢裸房整治,改造10条农网线路。建成美丽乡村庭院、小公园750多个,村村都建有农村幸福院或养老服务站,16家获评省五星级机构。新扶持建设新农村集体经济项目10个、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经济项目3个。投入近3000万元“引客下乡”,吸引游客147万人次。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人
厦门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四,全年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91.7%。植树造林2700多亩,新建绿地130公顷,成规模的红树林达170多公顷,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白海豚种群数量稳定在80多头,文昌鱼密度稳中有升,厦门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全年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省控小流域及“以奖促治”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四个100%”。海漂垃圾平均分布密度54.69平方米/公里,保持全省最低。
筼筜湖美丽河湖建设案例入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案例库,汀溪入选福建省第一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厦门东南部海域美丽海湾典型案例入选全国第六批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同安湾通过全国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评审。鼓浪屿近零碳景区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实践基地。
社会保障更趋健全
出台促进就业创业政策 兑现各类补贴9.81亿元
制定出台新一轮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兑现各类补贴9.81亿元,减征企业失业保险费14.19亿元。
构建“住厦来”品牌体系。来厦就业创业实习的大学生,1年内有“一张床”免费住宿,已在厦就业的大学生可以享受“五年五折租房”。解决青年过渡性住房需求,累计补贴4亿元,惠及11万人次。面向骨干、高层次人才按市场价4.5折配售人才房和单批次保障房。面向1.3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推出22批次公租房并发放租金补助。建设保障房地铁社区,配建医、教、娱、购等公共资源,打造“15分钟生活圈”。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并形成大陆第一部法规,人工智能等10个新领域试点职称改革,连续四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惠厦保”保障额度从2022年的350万元提高到今年的501万元。对于一些特定困难群体,由政府出资“免申即享”,目前资助人数达到6万多人。
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构建由37个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出台18条措施。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量身定做职业伤害保险项目 “益鹭保”,目前已有2.88万人投保共计185.32万天次。
社保覆盖面、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基本医保参保目标完成率和增长人数,都位列全省第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