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依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的关键环节。今年以来,国家、省、市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强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推动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市委市政府始终聚焦民生热点难点,市政协也将“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短板”作为市政协协商民主监督议题。当前,我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取得积极进步和成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在体系建设、能力提升、部门协同、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保障。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厦门市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本市实际出发,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建设“健康厦门”、建成高水平健康之城夯实基层卫生健康基础。
二、目标任务
本次印发的《实施方案》,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水平、医保协同支持、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保障力度等六个方面提出了30条措施,目的在于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切实把“以基层为重点”落到实处,全方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
三、工作进展
2023年8月23日市政协召开十四届十次常委会会议,会议就“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短板”开展协商式民主监督,会议通过《关于“补齐基层医卫生服务体系短板”》的建议案,提出了28条建议。市卫健委根据政协常委会建议案有关内容,组织到各区、各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征求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方案,共30条措施,此方案经先后三轮征求各区各相关部门意见,并于2024年1月4日经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通过,1月8日正式印发实施。
四、范围期限
《实施方案》从2024年印发之日起实施,长期有效。
五、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包含30条具体措施和,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建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区级政府选址建设属地责任,按15分钟健康服务圈要求加快网点布局。提升新建机构单体建设规模、辐射能力,与康养床位衔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建设,探索“医院-社区”建立联合病房。
二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设施设备配置,优化药品供应体系,积极争取在全市医疗机构建立共享中药房,实现中药材的同质同价。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综合性医院用药目录衔接。
三是医保协同支持促进基层发展。医保总额预算分配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提高村卫生室按人头门诊结算控制标准。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等重点工作“结余留用”激励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加强健康管理。支持村卫生所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符合医保规定的中医非药物治疗医疗费用纳入医保结算。调整基层适宜项目价格政策、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药械集采。对注射、换药等服务均质化程度高的部分项目,探索基层医疗机构价格与三级医疗机构持平,实行同城同价。
四是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允许基层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多渠道解决人员不足问题。设立全市全科职业发展教育基地和全科诊疗思维与技能实践训练基地,加强全科人才培训、考核和评估。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职药师继续教育与培养体系,提升基层药师与临床药师队伍水平。
五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全市基层医疗信息平台改造提升,为老年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提供便捷支持,利用多样化的线上线下各类媒体平台强化健康宣传。
六是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力度。建立稳定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对创建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推荐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给予一定奖励。健全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设置与保障,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的平台和机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评估与监督管理。
六、注意事项
《实施方案》由各责任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推动落实。
七、关键词诠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主要面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八、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戴俊生 0592-2057617
-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方案的通知2024.01.11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