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N |
  • 移动版

    闽政通APP

网站支持IPV6
弘扬历久弥新的东北抗联精神
发布时间:2021-11-22 10:29来源:厦门日报
字号: 分享: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曼街241号,矗立着一栋欧式白楼。时值深秋,落木萧萧,平添几分肃穆。这里是东北烈士纪念馆。

  2020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篇章。

  信念如磐,白山黑水除敌寇

  “白雪铺满大地,山中雪积及尺……抗日救国战士,犹着单衣水鞋,日夜出没于寇贼倭奴之封锁线,其困苦颇甚。”这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日记中的一段文字。

  已故抗联老战士单立志曾经回忆说:“在1939年那一年,我一个冬天都没有棉衣穿……在长期的严寒摧残下,许多年纪稍大的战友都被冻死饿死了。”

  日伪军为消灭东北抗日联军,实施了极其毒辣的“归屯并户”等手段,妄图割断东北抗日联军与广大群众的联系,断绝其衣、食等物资来源。

  “由于敌人严密封锁,供给断绝,在艰苦的岁月,将士们几日、十几日缺粮断炊是常事,只能靠树皮、草根果腹。”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馆长张鹏一曾多次进入深山老林,寻访东北抗日联军的营地。

  有统计显示,从1932年至1940年,包括东北抗日联军、抗日义勇军在内的东北抗日武装共出击154761次,平均每天出击52次。鼎盛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共组建成11个军、3万余人,活动范围遍及东南满、吉东、北满70余县的广大地区。

  “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曾发出这样的誓言,“一个忠实的共产党员,为民族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最后胜利的决心是坚定的。”

  “如果没有强大的信仰信念信心作支撑,任何人都难以在这种环境下生存。”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主任何伟志说。

  孤悬敌后,面对日军的残酷“围剿”、诱降和经济封锁,东北抗日联军遭受严重损失。到1940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锐减为1800余人,但旗帜始终不倒,继续在长白山区、小兴安岭、松花江下游和黑嫩平原浴血奋战。

  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回溯抗日战争历史时指出:“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但是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这个英勇的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

  视死如归,满腔热血沃中华

  “抗日战争时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杨靖宇将军领导抗日武装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同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没有一粒粮食,其事迹震撼人心。”2020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讲述了杨靖宇的故事。

  1939年,日军开展所谓的三省联合“大讨伐”,将进攻的重点目标放在第一路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在形势日趋危急之际,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的杨靖宇多次分兵,以便部队能够脱离险境。1940年2月,杨靖宇历经多次激烈战斗,在重重包围下战至孤身一人,于吉林省濛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壮烈殉国。

  有这样一组数据,震撼人心:在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有数万名将士血染疆场,百余名师以上干部、30余名军以上干部壮烈牺牲。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研究员张洪兴说,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无论是总司令、军长还是普通士兵,都面临着饿死、冻死和战死的威胁。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鸡冠山,林涧幽深,草木遮蔽。1936年,赵尚志率领主力部队西征,在此建立后方营地,开辟了松花江北岸巴(彦)木(兰)通(河)新的游击区。1942年,农历腊月二十七,在三江省鹤立、汤原两县(今黑龙江省汤原县)北部山区活动的赵尚志被敌人发现,受伤被俘后英勇就义,时年34岁。

  “不要难过,革命是艰苦的,要打倒敌人,就要流血牺牲,不要怕。我们的鲜血是绝不会白流的,我们的革命红旗,会插遍全中国!”在生命垂危之际,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联第一路军领导人魏拯民,把自己的匣枪和一包文件交给警卫员,嘱托一定要转交给党组织。

  群山峻岭中,乌斯浑河畔,是黑龙江省林口县三家子村。“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就坐落在这里。1938年10月下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在乌斯浑河畔被1000多名日伪军包围。妇女团8名女战士毅然决定放弃渡河,牵制日军火力,掩护部队突围。最终,因弹尽援绝,8名女战士高唱着《国际歌》挽臂涉入冰冷的乌斯浑河。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只有13岁。

  在辽东地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令日寇闻风丧胆。1937年底,日伪军在南满地区对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展开疯狂的军事“讨伐”。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政委周建华率一部分队伍在辽宁西丰、开原一带与敌“讨伐队”周旋。经过数次战斗,周建华率伤病员转移途中遭遇一股敌军,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

  薪火相传,全面振兴路正宽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1936年8月,31岁的赵一曼在牺牲当日给7岁的儿子写下这封遗书。

  2015年9月,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这份感人至深的遗书。总书记指出:“这些革命烈士的家书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应该编辑成册,发给广大党员、干部,大家都经常读一读、想一想。”

  对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从未中断。靖宇县、尚志市、一曼街……在东北三省,不少地方都以东北抗日联军英烈的名字命名,让今天的人们铭记历史。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有这样一支流动展览小分队,在全国各地坚持宣讲东北抗联精神40多年。从1977年成立至今,小分队历经四代队员的接力,足迹遍布21个省份,总行程3.7万公里,做巡展、报告5000余场,受众达750万人次。

  “东北抗联精神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伟大的牺牲精神,我们要通过一次次宣讲,让东北抗联精神深入人心、发扬光大。”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强敏说。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始终坚持挖掘东北抗联文化,对全县80多处东北抗联遗址进行保护和修缮。自2015年起,本溪县还在全县中小学开设东北抗联史实课程,把课堂教学作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阵地。吉林省通化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打造“重走抗联路”线路。自2020年9月14日以来,杨靖宇干部学院已承接全国各地培训班次321期,培训学员6.1万余人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国有企业竞争力增强,重大装备研制走在全国前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有了明显改善。2020年,辽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55.5亿元,全年收入实现正增长;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增速居全国第二;黑龙江粮食总产再次突破1500亿斤,实现“十七连丰”……

  “在新时代,弘扬历久弥新的东北抗联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何伟志说,要进一步用东北抗联精神激励人心、鼓舞斗志,“知难而上,抢抓机遇,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加快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原载10月28日人民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